<strong id="9mzhi"></strong>
<tfoot id="9mzhi"></tfoot>
  • 
    
    <b id="9mzhi"><menuitem id="9mzhi"></menuitem></b>
    1. 黨建行風
      黨建 行風
      黨建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

      作者:中西醫(yī)管理員 來源: 發(fā)布時間:2023/2/7 11:31:04

      202112月召開的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的重要理論成果是旗幟鮮明、與時俱進地提出了“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diào),“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這一理論的概括和提出,明確了新時代宗教工作的指導思想、戰(zhàn)略目標、重點任務和政策舉措。學術界要認真學習、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深刻理解其核心要義、精神實質(zhì)、豐富內(nèi)涵和實踐要求,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

       

      一、把握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定位

       

      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一個十分重視總結實踐經(jīng)驗,十分重視理論思維、理論創(chuàng)新的馬克思主義政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的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務是反帝愛國和實行宗教制度民主改革,在法律上確立了宗教信仰自由的原則,建立和發(fā)展了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黨的宗教工作的主要任務是撥亂反正,結束“文化大革命”造成的破壞,逐步形成宗教政策的制度和法律框架。1982年,黨中央印發(fā)了《關于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即著名的“198219號文件”。1990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提出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1993年,全國統(tǒng)戰(zhàn)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形成了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著名的“三句話”,即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一基本方針得到了包括宗教界在內(nèi)的黨內(nèi)外的一致贊成和擁護。進入21世紀,對外開放進一步擴大,中國宗教界面臨著與利用宗教進行滲透破壞活動的境外敵對勢力的復雜斗爭。200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從“三句話”發(fā)展為“四句話”,增加了“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的內(nèi)容,從而形成了較為完整、內(nèi)在統(tǒng)一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2007年,黨的十七大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寫入黨章。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提出,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不斷把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中國化推向前進。

       

      回顧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和方針政策在實踐中發(fā)展完善的歷程,有助于我們把握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歷史、時代、科學定位,正確認識和理解如下三個關系。

       

      一是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關系。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闡明了黨在百年奮斗四個歷史階段中創(chuàng)立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三大理論成果。黨的宗教工作和相關理論方針政策歷來是黨的全局工作和理論成果的一部分。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nèi)容和組成部分,是其中的“新時代宗教工作理論篇”。

       

      二是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關系。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提出一系列關于宗教工作的新理念新舉措,回答了新時代怎樣認識宗教、怎樣處理宗教問題、怎樣做好黨的宗教工作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提出了以“九個必須”為主要內(nèi)容的“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既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表明了新時代切實加強黨對宗教工作領導的政治意志,顯示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的歷史性變革賦予新時代宗教工作以深刻的理論內(nèi)涵和鮮明的行動導向。

       

      三是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與馬克思主義宗教觀、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關系。馬克思主義宗教觀不僅包括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為指導的對宗教的各種現(xiàn)象、問題和宗教發(fā)生、發(fā)展和消亡的規(guī)律的基本看法和態(tài)度,而且包括在其指導下無產(chǎn)階級(工人階級)政黨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原則和政策。馬克思主義宗教學,正如任繼愈先生指出的,“既要研究各種宗教的歷史、現(xiàn)狀、教派、教義、經(jīng)典以及宗教在社會歷史上的作用,也要研究科學無神論、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原理、無產(chǎn)階級對待宗教的政策等方面”。

       

      在基本原理和宗教工作兩個方面,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側重于對黨的宗教工作實踐和方針政策進行理論概括和闡述,是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同新時代中國宗教工作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最新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的最新發(fā)展,是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的總綱要。與以往的一些理論概括相比,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概括和闡述更加明確清晰、更加精準到位,體現(xiàn)了時代性、主導性、實踐性、指導性,反映了新時代的特征、內(nèi)涵和動力。

       

      二、全面理解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核心要義、精神實質(zhì)和實踐要求

       

      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著眼于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深刻回答了新時代宗教工作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黨的宗教工作實踐的最新總結”。其主要內(nèi)容集中體現(xiàn)為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概括的“九個必須”,即必須深刻認識做好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重要性,必須建立健全強有力的領導機制,必須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必須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堅持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必須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必須支持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必須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九個必須”是一個具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統(tǒng)一整體,涵蓋面很寬,從重要性、領導機制、基本理論、基本方針到重點工作、重要舉措、基本要求,每一個方面都包含著豐富的內(nèi)容,都能做出大文章,必須深入學習、貫通領會。

       

      從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三句話”“四句話”到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九個必須”,黨的宗教政策保持了連續(xù)性,并在實踐中不斷充實和完善。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九個必須”的核心要義是什么?我們的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是發(fā)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fā)揮政府作用;我們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把微觀上的自由、民主和個人心情舒暢,與宏觀上的紀律、集中和統(tǒng)一意志相結合。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zhì),是個人層面上的宗教信仰自由,即尊重和保護每一個公民都有信教、不信教和宣傳無神論的自由,與社會層面上黨和政府把握方向、維護大局的教育、管理、引導相結合。如果把個人與社會,微觀與宏觀,信仰自由與教育、引導、管理的關系抽象出來,我們對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的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zhì)的理解就會更深入、更自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強調(diào)全面,是由于宗教工作本身是多維度、多主體、多功能、多層次且不斷變化的復雜事務。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宗教工作實踐中,不同時期曾出現(xiàn)過不同表現(xiàn)形式的片面性。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既要防止在強調(diào)個人、微觀層面的“信仰自由”時放松甚至放棄了社會、宏觀層面的“教育、管理、引導”,同時也要防止在強調(diào)社會、宏觀層面的“教育、管理、引導”時忽視甚至不尊重個人、微觀層面的“信仰自由”?!叭妗辈皇菬o主流、無主導。要做到“全面”,既要講“兩點論”,也要講“重點論”。衡量是否“全面”,要經(jīng)過實踐檢驗,重在實踐效果。

       

      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做好新時代宗教工作,要注意正確認識和處理好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全面認識和把握宗教社會作用的“兩重性”。由于宗教具有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的特征和宗教社會作用的兩重性,因此必須客觀、辯證地認識和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引導宗教努力為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社會和諧、文化繁榮、民族團結、祖國統(tǒng)一服務”。要“尊重宗教和宗教工作規(guī)律,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把握好工作的尺度,根據(jù)實踐的不斷發(fā)展變化調(diào)整具體政策和工作策略,始終堅持正確的工作方向”。那種霧里看花、盲人摸象式的表面的、片面的認識,是導致以往政策忽緊忽松的一個重要的認識根源、思想根源。

       

      二是全面認識和把握宗教和宗教工作的“本質(zhì)”。在宗教問題上,有兩個關于“本質(zhì)”的概括:第一個是宗教的本質(zhì)是虛幻性;第二個是宗教工作本質(zhì)上是群眾工作。恩格斯在《反杜林論》中深刻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nèi)粘I畹耐獠苛α吭谌藗冾^腦中的幻想的反映”。我國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任繼愈先生指出,“作為意識形態(tài),宗教還有幻想性、直觀性、排他性、滲透性,這四種性質(zhì),有它思想運動的規(guī)律”,“以幻想性為核心,有了幻想性才是宗教”。任繼愈所說的這“四性”,與我們經(jīng)常說的宗教“五性”即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復雜性是什么關系呢?筆者認為,兩者是從不同方面對宗教特征和特點的概括?!八男浴笔菍ψ诮桃庾R形態(tài)屬性的概括,核心是虛幻性;“五性”是對宗教社會屬性的概括,核心是群眾性。

       

      對宗教的本質(zhì)和宗教工作的本質(zhì)的“兩個概括”,不能互相代替,也不能互相否定;既不能因為宗教工作本質(zhì)上是群眾工作,就否認了宗教的本質(zhì)是虛幻性,也不能因為宗教的本質(zhì)是虛幻性,就否認宗教工作本質(zhì)上是群眾工作。宗教同其他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一個重要區(qū)別,就在于其群眾性。習近平指出:“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jīng)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都是黨執(zhí)政的群眾基礎。既要保護信教群眾宗教信仰自由權利,最大限度團結信教群眾,也要耐心細致做信教群眾工作。”宗教工作要著眼于信教群眾,加強宣傳教育、綜合治理和統(tǒng)戰(zhàn)工作,要把能不能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作為評價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

       

      三是全面認識和把握宗教的長期性和新時代的任務要求。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之后,又增加了“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的新內(nèi)容新要求,這成為會議的一個亮點。宗教的長期性,是從宗教作為社會歷史現(xiàn)象的整體上說的,同時,宗教不是靜止的、孤立的現(xiàn)象,而是由社會所決定,與社會相適應的。積極引導宗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就要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zhàn)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個大局”出發(fā)。當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關鍵時期。中華民族越發(fā)展強大,遇到的阻力和壓力就會越大。美國等西方國家對我國進行全方位遏制打壓,手段無所不用其極。打“民族牌”“宗教牌”就是他們慣用的伎倆。他們打經(jīng)濟、貿(mào)易、科技、外交等其他牌,自身往往也要承擔相應的后果和代價,而打“民族牌”“宗教牌”,設置議題,制造事端,散布“世紀謊言”,企圖挑撥中國國內(nèi)民族、宗教之間的關系,牽制、遏制、延緩中國的發(fā)展崛起,這對他們來說成本極低,對其自身也沒有什么影響,而且還可以通過他們所控制的西方輿論工具,污名化中國,占據(jù)所謂的“道德制高點”,拉幫結伙,對付中國?!皟蓚€大局”相互聯(lián)系,民族復興是百年變局的重要特征、重要內(nèi)容和重要動力。這正是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相適應”的時代背景、現(xiàn)實意義、指導作用和創(chuàng)新價值所在。宗教工作的這一新內(nèi)容新要求,對外凸顯了應對美國和西方國家打“民族牌”“宗教牌”,從根本上防范化解民族、宗教領域重大風險的戰(zhàn)略舉措;對內(nèi)凸顯了對民族分裂勢力、宗教極端勢力、暴力恐怖勢力高壓嚴打、露頭就打,凝聚人心、以正祛邪的政治智慧,以利于更好組織和引導信教群眾同廣大人民群眾一道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團結奮斗。

       

      四是全面認識和把握宗教的個體屬性和社會屬性。關于宗教信仰,有兩個層面的概念:一個是作為個人信仰選擇的個體屬性,另一個是作為信仰者群體的社會屬性。從作為個人信仰選擇的個體屬性來看,“宗教信仰自由”的實質(zhì)就是,要把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作為公民個人自由選擇的“私事”。1844年,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當單個的人不再把宗教當做公共事務而當做自己的私人事務來對待時,他在政治上也就從宗教中解放出來了。”從作為信仰者群體的社會屬性來看,宗教不僅僅表現(xiàn)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而且還組成了由信徒共同的信仰、共同的禁忌制度和共同的利益維系的宗教組織,從而使它集合成一個有組織的社會群體,成為可以影響社會其他方面的一種社會力量,而非僅僅是個人的信仰。超出個人信仰的范圍,涉及社會公共領域,宗教事務就與其他社會事務一樣,必須遵守法律法規(guī),這也是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的基本依據(jù)。

       

      那種主張對宗教采取“放”的態(tài)度,根源是只講信仰的個體屬性而不講社會屬性,只看到表象而沒有看到本質(zhì),忽視了宗教背后包含的復雜社會政治因素以及宗教被賦予的一些本身沒有也不應該有的社會功能,因而是不全面的,也是不正確的。宗教作為一種復雜的社會現(xiàn)象,從古至今都具有鮮明的群體特征和廣泛的社會影響。信不信教、多少人信教、怎樣信教,從來就不只是個人的私事,更是重要的社會事務。在早已實現(xiàn)政教分離、信仰選擇的個體屬性得到尊重和保護的當代中國,作為執(zhí)政黨,我們黨更應該把認識宗教問題、做好宗教工作的著眼點和著力點放在宗教的社會屬性上,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

       

      五是全面認識和把握宗教的“中國化”“法治化”。堅持我國各宗教的中國化方向,是結合宗教意識形態(tài)屬性,實現(xiàn)導之有方的創(chuàng)新理念;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是結合宗教社會實體屬性,實現(xiàn)導之有效的創(chuàng)新舉措。我們不能把“中國化”“法治化”割裂開來,看成互不相關的兩碼事,而要認識兩者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爸袊笔且陨鐣髁x核心價值觀引領的宗教界自身的思想建設,“法治化”是社會范圍的法律規(guī)范和行為遵循。一方面用“中國化”推動,另一方面用“法治化”規(guī)范,這是實現(xiàn)關鍵在“導”、實現(xiàn)“管住管好”目標的兩個互相配合的著力點。

       

      六是全面認識和把握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和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不是要斷絕同外國宗教界的正常聯(lián)系,而是要支持和鼓勵宗教界在相互尊重、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我國宗教同外國宗教不存在隸屬關系,我國宗教團體和宗教事務不受外國勢力支配。這是一條憲法原則,必須始終堅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宗教工作的實踐告訴我們,宗教領域重大風險的背后往往都有國際反華遏華勢力利用宗教對我國進行的滲透破壞活動。在改革開放的條件下,要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原則,抵御境外宗教滲透,加強互聯(lián)網(wǎng)宗教事務管理,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防范化解宗教領域潛在的重大風險。

       

      七是全面認識和推動構建黨委領導、政府管理、社會協(xié)同、宗教自律的宗教事務治理格局。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是一個戰(zhàn)略性的目標和要求。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的一個突出亮點是在宗教事務治理上,一方面明確了宗教界自身的責任和要求,要求提高宗教界自我管理水平,弘揚愛國精神,講大局、講法治、講科學、講愛心,不斷增進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chǎn)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另一方面也明確了黨政部門要支持引導宗教界加強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全面從嚴治教,帶頭守法遵規(guī)、提升宗教修為。尊重和發(fā)揮宗教團體在宗教內(nèi)部事務中的作用,促進我國宗教健康傳承?!叭鎻膰乐谓獭薄白诮套月伞薄白诮探】祩鞒小钡忍岱ǎ仁菍π滦蝿菹伦诮探缱陨肀┞秵栴}的反思,也是對宗教界權利和義務相聯(lián)系的要求。宗教界依法享有信教的權利和自由,同時要承擔和履行愛國守法遵規(guī)、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系、促進宗教健康傳承的責任和義務。

       

      八是全面認識和把握意識形態(tài)領域無神論和有神論的較量。習近平總書記在2016年、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關于堅持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的重要論述,內(nèi)容非常豐富,其中有兩個重點。首先,深刻地指出,現(xiàn)在一些民眾信仰宗教的目的從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向精神追求、精神寄托的變化,給我們黨的意識形態(tài)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都帶來了新的問題、新的挑戰(zhàn)。無神論和有神論之間也有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較量,是某種形式的爭奪人心。如果讓有神論在我國蔓延開來,信仰各種宗教的人越來越多,最終會對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執(zhí)政基礎等產(chǎn)生影響。這是從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的高度提出的政治意識、政治安全、政治擔當。其次,旗幟鮮明地提出共產(chǎn)黨員要堅持和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特別強調(diào)共產(chǎn)黨員不能信教這一政治紀律,要求共產(chǎn)黨員做堅定的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者,嚴守黨章黨規(guī),堅定理想信念。同時進一步提出,作為馬克思主義信奉者,共產(chǎn)黨員當然要堅持無神論,不堅持無神論就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了,也就不是徹底的唯物論者了。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而且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高屋建瓴地提出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是大原則,我國立法、行政、司法,以及經(jīng)濟、政治、社會、文化、生態(tài)等方方面面都要堅持這個大原則,不要有意無意違背。這是從黨的建設高度,強調(diào)了黨的政治紀律、政治責任、政治原則。

       

      上述兩點可以概括為兩句話:維護意識形態(tài)安全,肩負共產(chǎn)黨員責任。前者是政治意識、政治站位,后者是政治責任、實踐要求。我們不僅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而且要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幫助和引導人們劃清唯物論和唯心論、無神論和有神論、科學和迷信、文明和愚昧的界限,始終保持馬克思主義無神論作為主流意識形態(tài)在人民群眾思想中的主導地位。

       

      梳理近年來的調(diào)查研究可知,加強對人民群眾的無神論宣傳教育在思想理論方面的障礙主要有三個。

       

      一是不重視無神論宣傳教育。一些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和理論宣傳的同志往往認為,我們天天都在進行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宣傳唯物論就是宣傳無神論,沒有必要再去強調(diào)無神論。從理論上說,馬克思主義世界觀是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徹底的唯物主義也是徹底的無神論,因此,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確內(nèi)在地包含著無神論的前提和結論。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總體上承認和相信馬克思主義的人都認識到了它所包含的無神論的思想內(nèi)容。馬克思主義包含著豐富的無神論的內(nèi)容,這對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的人來說是不言而喻的,但其他一些人并不是都意識到了。無神論仍然需要展示出來,這就需要進行宣傳教育。所以,我們既要宣傳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也要宣傳馬克思主義無神論。

       

      20217月,黨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要“加強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這里所說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按其思想內(nèi)涵來說已經(jīng)包含了無神論,但是,《意見》緊接著又講“無神論教育”,這是完全必要的。這樣的表述,體現(xiàn)了黨中央、國務院對于在新時代思想政治工作中正確認識和處理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之間關系的要求。

       

      列寧在《論戰(zhàn)斗唯物主義的意義》一文中指出:“一個馬克思主義者如果以為,被整個現(xiàn)代社會置于愚昧無知和囿于偏見這種境地的億萬人民群眾(特別是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只有通過純粹馬克思主義的教育這條直路,才能擺脫愚昧狀態(tài),那就是最大的而且是最壞的錯誤。應該向他們提供各種無神論的宣傳材料,告訴他們實際生活各個方面的事實,用各種辦法接近他們,以引起他們的興趣,喚醒他們的宗教迷夢,用種種方法從各方面使他們振作起來,如此等等?!痹诋敶袊话愕睦碚撔麄鹘逃荒艽骜R克思主義無神論的宣傳教育。我們也應向人民群眾提供各種無神論的宣傳材料,特別要善于運用身邊發(fā)生的事例,告訴人民群眾實際生活各個方面的事實和道理,用事實和對比進行生動有效的宣傳教育,而不是把無神論宣傳教育僅僅停留在理論、原則和概念上。

       

      二是認為宣傳無神論沒有用。有的同志說:信無神論的,你不必向他宣傳無神論,他就是無神論;信有神論的,你向他宣傳也沒用;結論就是不必宣傳無神論。這種觀點,實際上是限制了無神論宣傳教育的對象,縮小了無神論發(fā)揮作用的范圍。

       

      無神論的宣傳教育的確不應該把宗教界和信教群眾作為對象。黨的政策規(guī)定,“不應當?shù)阶诮虉鏊M行無神論的宣傳,或者在信教群眾中發(fā)動有神還是無神的辯論”。但不能把這些政策和要求誤解、誤讀為對全社會的政策和要求,不能因為不以宗教界和信教群眾為對象宣傳無神論,就放棄在面向社會的大眾傳媒和宣傳教育中開展有理有利有效的無神論宣傳教育。

       

      無神論宣傳教育對象的重點,首先是掌握權力和資源的各級黨員領導干部,即“關鍵少數(shù)”。有神論存在的長期性決定了與之相對的無神論也必然具有長期性。歷史沒有終結,也不可能被終結,無神論也不會終結,而會隨著實踐的發(fā)展而不斷地深化。無神論宣傳教育是一個需要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不應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即使是初步樹立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世界觀,相信和堅持無神論的黨員領導干部也要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新知識、回答新問題,抵御有神論和封建迷信的精神誘惑和思想滲透。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反腐大潮中揭露出來的“不問蒼生問鬼神”的典型案例,就是新時代宣傳無神論的深刻、生動的警示教育。實踐說明,那種認為對無神論者沒有必要再進行無神論宣傳教育的觀點,是一種靜止孤立地看問題的錯誤觀點。

       

      無神論宣傳教育不僅要進行,而且要堅持不懈地一代一代地進行。這是因為,不斷出生的新一代年輕人,沒有經(jīng)歷以前社會意識的發(fā)展過程,“如果不對他們進行‘基礎’教育,他們就會在有關‘基礎’的問題上成為無知者和愚昧者,被動地或主動地在教育所不及的領域處于社會意識的底層”。在新時代,要理直氣壯、堅持不懈地開展無神論宣傳教育,讓無神論教育進教材、進課堂、進廣大青少年的頭腦。

       

      三是有畏難情緒。宣傳無神論就要研究宗教,批判神學;就要研究唯心論的種種表現(xiàn),批判有神論和封建迷信。其中的一個難點是批判神學:不涉及具體的神學觀點,批判就容易流于空泛;涉及具體的神學觀點,又容易引起特定宗教中某些人的抵觸和利用。因此,在公民教育和社會宣傳時,對宣傳無神論往往有畏難情緒,認為無神論不好講,講不好就容易引發(fā)事端,影響社會穩(wěn)定。

       

      在這方面,歷史上有過成功的經(jīng)驗和案例。例如:被毛澤東稱為“鳳毛麟角”的任繼愈先生,對漢唐佛教思想的研究,是把每一種在中國歷史上產(chǎn)生的佛教思想放到具體的歷史場景中,分析它產(chǎn)生的背景和原因、發(fā)展和特點以及歷史局限性和負面影響。任繼愈先生由此成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宗教、批判神學的開創(chuàng)者和大家典范。

       

      馬克思主義無神論并不是對有神論的簡單否定,而是運用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各個方面對之進行正確的說明。對有神論的批判,要嚴格限制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在政治上團結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與在意識形態(tài)上批判唯心論、有神論,是不可偏廢的兩個方面。批判有神論的手段是宣傳教育,而不是簡單地采取行政措施。批判有神論,不是批判宗教,不是針對信仰宗教的社會實體。即使是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中,對宗教與其他意識形式的聯(lián)系、滲透、交織也要加以區(qū)分。比如:宗教和藝術相互滲透,要科學地繼承和保護,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要講政策、講策略,區(qū)分場合和對象。不在宗教場所和信教群眾中發(fā)動有神和無神的爭論。黨內(nèi)黨外有別,不同對象有別。理論上說清楚,政策上分清楚,用歷史說明宗教,用事實說明宗教,研究宗教,批判神學,講好無神論是可以有所作為的,是可以有理有利有效地講清楚說明白的。

       

      這三個思想障礙,需要澄清,需要破除。宗教工作領域中的滲透和反滲透,無序擴張和反無序擴張的較量,對于國家安全、社會穩(wěn)定和經(jīng)濟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加強對人民群眾的無神論宣傳教育,是在思想領域、意識形態(tài)領域防范和化解宗教領域重大風險的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做好這項工作,既需要深厚的理論學術積淀,也需要極大的政治智慧,這將成為開展無神論宣傳教育、構建無神論學科體系中艱難而有意義的工作。全面貫徹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要堅持目標導向和問題導向相結合的原則,始終牢牢把握宗教工作前進的方向。

       

      三、以新時代黨的宗教工作理論為指導,抓住機遇,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宗教工作政教學界的“三支隊伍”:要培養(yǎng)一支精通馬克思主義宗教觀、熟悉宗教工作、善于做信教群眾工作的黨政干部隊伍;要培養(yǎng)一支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宗教界代表人士隊伍;要培養(yǎng)一支思想政治堅定、堅持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學風優(yōu)良、善于創(chuàng)新的宗教學研究隊伍,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建設。在2016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他提出要“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全面提高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水平”;2016517日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又提出“加快完善對哲學社會科學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并把宗教學列為11個具有支撐作用的學科之一,要求“打造具有中國特色和普遍意義的學科體系”;在202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第一次明確提出“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這是加強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的重要機遇。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發(fā)展過程,說明了推進馬克思主義宗教理論中國化的重要性和艱巨性。1956年,任繼愈先生發(fā)表《南朝晉宋間佛教“般若”“涅槃”學說的政治作用》,開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研究宗教問題。此后,任繼愈先生又連續(xù)發(fā)表禪宗、天臺宗、華嚴宗、法相宗哲學思想略論等多篇論文,并于1962年集結為《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出版,這標志著中國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誕生。

       

      195910月,毛澤東與任繼愈先生就宗教問題徹夜長談。毛澤東說,“我們過去都是搞無神論,搞革命的,沒有顧得上這個問題。宗教問題很重要,要開展研究”,第一次提出了研究宗教的重要性。毛澤東還說,“研究宗教需要外行來搞,宗教徒有迷信,不行,研究宗教也不能有迷信”,強調(diào)了科學世界觀對宗教研究的重要性。19631230日,毛澤東就“加強宗教問題的研究”作出重要批示。談話和批示有兩個要點:一是要求我們的研究機構和刊物是“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的,研究文章是“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寫的”;二是說“不批判神學就不能寫好哲學史,也不能寫好文學史或世界史”。這就是說,如果不堅持站在無神論立場上研究宗教、批判神學,就不僅不能正確認識同宗教相關的史實,而且不能正確認識宗教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從而影響對哲學史、文學史、世界史的科學認識。這是極其深刻的論斷。根據(jù)毛澤東的批示,在有關部門和高校的支持下,任繼愈先生于1964年籌建創(chuàng)辦了新中國第一個由馬克思主義者領導、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研究宗教、批判神學的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開啟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研究。

       

      1979年任繼愈先生發(fā)表的《為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宗教學而奮斗》,是改革開放以后發(fā)展中國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宣言和號角。20世紀80年代初,任繼愈先生在北京大學講授宗教學原理課程,后將講義整理為《宗教學講義》出版。1986年,陳麟書主編的《宗教學原理》出版,1999年,該書修訂后作為全國高校文科教材出版;1989年,呂大吉主編的《宗教學通論》出版。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宗教學教材和教學參考材料,都以構建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為己任,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進入20世紀90年代后,宗教學研究出現(xiàn)了神學化、西方化傾向,宗教學界出現(xiàn)了思想滑坡和人才斷檔,馬克思主義在宗教學領域逐漸被邊緣化、空泛化、標簽化。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強調(diào):“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是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區(qū)別于其他哲學社會科學的根本標志,必須旗幟鮮明加以堅持?!瘪R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也出現(xiàn)了令人鼓舞的新氣象。近年來,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與浙江社會主義學院已經(jīng)連續(xù)召開了三屆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研討會。武漢大學哲學學院宗教學系正在著手編寫《馬克思主義宗教學》教材,并召開了專題學術研討會。近年來,四川大學呂建福教授團隊將任繼愈先生的宗教學講義、宗教學論文以及其他相關著述合編為《任繼愈馬克思主義宗教學講義新編》,共三編,即第一編宗教學原理、第二編宗教的歷史形態(tài)、第三編宗教與其他意識形態(tài),即將公開出版。中國無神論學會近年來多次召開學術年會和論壇,多次研討《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概論》編寫提綱,并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學術碩士班開設了“馬克思主義無神論概論”課程。應該說,馬克思主義宗教學、馬克思主義無神論研究都積累了一定的學術基礎和人才基礎,有一批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研究宗教、研究無神論的老專家、老學者發(fā)揮引領和學術帶頭人作用。

       

      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的核心是理論建設。在貫徹落實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精神的過程中,學術界要抓住歷史機遇,繼承和發(fā)揚任繼愈先生開創(chuàng)的中國特色馬克思主義宗教學的學風和傳統(tǒng),書寫新時代中國化馬克思主義宗教學學科建設的新篇章!

                                                                                                                                                

                                                       來源:《馬克思主義研究》2021年第12


      熱點新聞
      国产在线91,日本在线a∨在线网站,色欲色欲久久久综合网,正在播放亚洲一区
      <strong id="9mzhi"></strong>
      <tfoot id="9mzhi"></tfoot>
    2. 
      
      <b id="9mzhi"><menuitem id="9mzhi"></menuitem></b>